美国通胀持续回落 英国1月大规模罢工加速衰退


一、国内经济解读
国内方面,12月进出口增速稍好于预期但呈现明显负增长。CPI回升符合预期,PPI跌幅收窄程度不及预期。表内贷款增量明显超预期,尤其企业贷款增长明显,但其中居民长贷稳定但仍在低位。央行本周净投放2130亿元流动性,短端资金利率春节前出现上升。其他方面暂时没有太多政策变动,预计未来货币和财政政策仍将维持宽松方向。情况表明,国内疫情已经越过第一波高峰期,经济修复趋势不变。且防疫政策调整后,市场主体信心明显增强,产业链和交运也进一步恢复。但房地产改善程度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商品市场尤其是内需为主品种仍受到国内经济修复的利好影响。
二、全球宏观经济分析
(一)世界银行下调2023-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
1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将2023年增速预期从3%下调至1.7%,这是继2009年和2020年衰退之后,最近三十年全球第三低的增速。世界银行将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归咎于加速收紧的货币政策、不断恶化的金融条件以及俄乌冲突的负面效应。世界银行认为2024年全球经济有望提速至2.7%,不过该预测值相比此前被下调了0.3个百分点。与去年6月报告相比,2023年几乎所有的发达经济体以及2/3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预期均被下调,2024年有一半的经济体被下调。
2023年发达经济体的增速预期被下调至1.7%。其中,美国的增速预期仅为0.5%,这是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大萧条后,又一次陷入低速发展阶段。美联储从2022年起持续收紧货币政策,这样的负面滞后效应将在2023年得到呈现。受能源供给扰动影响,2023上半年欧洲通胀将依然维持高位,欧洲央行需要收紧货币政策遏制通胀,欧洲经济活动依然将会限制,世界银行预测2023年欧元区经济将出现零增长。日本同样遭受能源供给瓶颈的冲击,家庭购买力被吞噬,消费不振,同时不断弱化的国际需求及恶化的贸易环境也将制约日本经济发展,预计2023年日本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随着能源价格回落以及劳动力市场供给宽松,央行货币政策将出现转向,2024年发展经济体有望持稳反弹至2.7%。2023年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预期被下调至3.4%,这是发展中经济体近20年最低增速。世界银行预计中国今年经济增速能反弹至4.3%,主要得益于新冠疫情管控措施的放松将刺激压抑许久的居民消费。不过与前期报告相比,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被大幅下调0.9个百分点,主要由于超预期的新冠疫情扰动、更孱弱的国际需求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不振。美国、中国和欧元区全球前三大经济引擎的增速明显放缓制约了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步伐。
至于通胀方面,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全球总通胀率与核心通胀率都会超预期回落,主要由于随着货币政策的收紧,经济活动变慢,供应链拥堵缓和,物价能够温和增长。这样的情况在2022年末就已显现,2023年将会延续该趋势。不过,部分国家核心通胀的黏性依然较强,此轮全球通胀可能会比预期长持久。
在贸易领域,2022年世界贸易增速大约4%,世界银行预计今年会进一步放缓至1.6%。虽然全球供应链压力持续降低,但是欧美国家需求萎缩,使得发展中国家贸易订单将会锐减,世界贸易增速大幅放缓。随着多国疫情封控解除,国际旅游业有望明显,但是由于全球经济放缓,旅游消费反弹力度较为有限。
此外,全球低速发展、收紧的货币政策、高负债率、地缘冲突都将削弱投资意愿,引发公司违约,导致远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引发世界经济衰退。世界银行认为近期全球各国都应该尽全力避免全球经济衰退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违约风险。
(二)美国通胀继续回落
2022年12月,美国季调CPI同比增速录得6.4%,连续6个月回落,创近14个月新低;环比增速录得-0.1%,自2020年6月以来首次负增长。从大趋势来看,美国通胀拐点已现。去年6月美国季调CPI同比增速在达到9%后就持续回落,核心通胀由于租金黏性,拐点滞后三个月出现。美国通胀持续回落主要得益于全球能源、供应链、粮食三大危机得到不断缓解,并且美国本身就是天然气、石油、大豆等能源和粮食生产大国,因此未像欧洲那样依然陷在俄乌冲突引发高通胀泥潭之中。
从分项来看,美国绝大多数行业的通胀峰值出现于去年前三季度,尤其拉动美国通胀最重要前两大的因素——能源和交运的CPI同比增速分别大幅放缓至7%和3.7%。住宅和娱乐同比增速均出现上升,前者主要由于新租约重置周期,后者由于美国从“实体”向“服务”消费倾向的转变。虽然食品和饮料CPI同比增速连续四个月回落,但是绝对增速已成为全部分项中最高的,达到10.1%。美国食品成本中薪资占据四成以上,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偏紧的情况下,食品价格始终居高不下。
2023年美国通胀将进一步趋势性回落。能源板块,随着全球衰退预期增强,需求减弱,并且欧美对俄石油出口价格限制,将促使石油价格持续回落。不过,全球石油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毕竟OPCE会通过减产限制能源供应以及中国疫情管控措施放开后增加对能源需求。交运板块,全球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解除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所有入境限制,今年会有更多国家解除,全球供应链效率将持续回升,促使海运和陆运价格回落,同时芯片供应正常化,使得汽车生产恢复如初。住宅板块,2022年三季度美国出租空置率和房屋空置率分别录得6%和0.9%,均高于前值,美国房租水平有望回落。成本方面,随着美国失业率上升,美国薪资水平增速将大幅放缓甚至回落,有利于降低各行业的用工成本。2022年11-12月美国制造业均低于荣枯线,未来美国PPI同比增速将下降。此外,2022年12月美国非制造业PMI也跌破荣枯线,服务需求也将放缓。
随着美国通胀率持续回落,美联储“2023年一季度结束加息、终端利率水平将在5%,2023年四季度转入降息”的预期不断增强。通胀数据公布当日,美元指数大幅回落,跌破103点之后逼近102点,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13.1BP,美国三大股指普涨0.3-0.6%。后期美元指数将会进一步趋势性回落,年内将破100点,全年中枢在94-103点之间徘徊。不过,需要慎防地缘冲突升级等黑天鹅或灰犀牛事件的发生,一旦爆发,能源价格和美元指数会明显反弹。
(三)英国1月大规模罢工加速经济衰退
新年伊始,英国掀起罢工潮,铁路、公交、公路、教育、公共卫生等多个行业的工会先后宣布罢工计划,几乎涵盖1月的每一天,有些日期还是多个工会一同罢工。其中,罢工规模最大的当属英国全国铁路、海路与公路运输工会,该工会中的4万铁路工人宣布罢工。罢工最久的当属英国教育工会,1月累计罢工时长达到12天。除了已经明确宣布罢工计划的工会以外,英国数万名公务员投票支持并通过了一项要求政府涨薪的决定,这些人涵盖约一半的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人员,其中近九成的公务员赞成罢工,主要来自英国的邮政、边防、出入境等多个部门。
“1月大罢工”对于英国整个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交运板块,参与罢工的4万铁路工人来自14家火车运营公司,英国有近五分之四的铁路服务停摆,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大部分地区铁路服务瘫痪。同时,铁路系统罢工引发英国物流供应链效率大打折扣,导致英国港口的集装箱无法及时疏运。新年以来英国第一大港口弗利克斯托港的近7日离港船舶的平均在港时间持续增加,从1月2日的28小时不断提升至1月7日的53小时,随着罢工阶段性结束,1月10日才有所回落,1月12日的新一轮罢工令船舶在港时间再度反弹。医疗板块,近万名医务人员爆发罢工令英国的医疗系统濒临崩溃,其他医院排成长龙,尤其在全球新冠疫情尚未结束之际,极易引发需要急救的人员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教育板块,英格兰大量小学教师选择罢工,导致很多学校关闭,大批小学生被迫辍学,影响学业。
此轮英国大罢工的根本有原因是物价高企造成英国生活成本大幅提升。虽然2022年11月英国CPI同比增速出现回落,但是10.7%的实际增速依然位居历史次高。英国饱受对俄能源制裁的反噬效应,同时全球能源、供应链和粮食三大危机促使英国能源、交运和食品物价均处于历史高位。此外,中国商品价廉物美,但英国政府跟随美国步伐对华持强硬姿态,一定程度影响中英贸易的发展,减少了英国消费市场的商品供给。从历史数据来看,英国的CPI同比增速与英国从中国进口商品贸易额的同比增速基本呈反向关系。
为了避免罢工事件,各大行业用人企业始终与工会保持谈判,并且提出一定幅度的涨薪,不过工会均表示涨薪幅度必须超过通胀率,覆盖生活成本的上升幅度。在“1月大罢工”之前,各大工会在2022年已经发起过多轮罢工,例如英国最大港口弗利克斯托港在去年6月和8月先后发起两轮罢工,英国第二大港口利物浦港在去年9月下旬至10月初发起罢工,英国伦敦地铁人员在去年11月10日罢工,12月15日和20日英国护士曾举行了两场大规模罢工。在诉求无法得到满足之后,各大工会才会在今年1月集中发起罢工抗议。
英国此轮危机给刚刚上任不久的苏纳克首相带来了执政危机,倘若处理不妥,无法在短期内恢复社会秩序,不排除步前任特拉斯引咎辞职的后尘。根据英国《卫报》的调查问卷,英国社会认为造成当下局面一定程度上是“政府无能”的体现。以铁路罢工为例,37%的受访者将罢工责任归咎于工会组织,高达40%的受访者将矛头指向政府。不过,令人略感遗憾的是苏纳克政府并未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缓和与中俄关系,进而可以进口低廉的能源和商品,却是摆出强硬姿态,英国政府在1月10日向议会提交了一项反罢工法案,要求该国关键公共服务行业在工人罢工期间维持基本功能。虽然此项法案的宗旨是减少罢工对英国社会的影响,但是极易激化与工会矛盾,部分工会愤怒表示此类立法侵犯工人权利。此外,即便法案通过,这样的作法也是治标不治本,并未从根源上缓解通胀。
随着美联储“2023年一季度结束加息、2023年四季度降息”预期不断增强,全球各大股指均实现上涨。单看2023年前两周的涨幅,欧洲涨幅最为明显,不过富时100指数的涨幅明显低于其他欧洲股指,一定程度是受到大罢工的影响。同时,持续不断的罢工活动严重扰乱了英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加速英国经济衰退的步伐。2022年四季度英国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均低于荣枯线,连续13个月季调工业指数同比出现负值,失业率连续三个月反弹,消费者信心和零售指数均处于历史低值。
三、国内期货市场分析与前瞻
石油化工板块:本周在原油走势偏强的情况下,石化板块整体表现较为强势。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内盘原油整体的涨幅明显弱于外盘。从EIA公布的短期能源报告数据来看,2023年原油仍存在小幅累库的情况下,但在美联储加息放缓以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需求恢复,原油短期继续大幅下行的空间较为有限。成本端对于石化板块的支撑近期仍较强。故春节前夕,石化板块的整体思路仍以偏多思路对待。
煤化工板块:煤化工板块整体上扬,市场气氛回暖,带动煤化工品种企稳回升。煤化工产业链上下游品种普涨,其中纯碱表现强势,盘面积极拉涨,并创近期新高。甲醇走势略显僵持,重心横向延伸。焦煤涨跌交互运行,焦炭、PVC及尿素重心震荡走高。部分煤矿因完成年度任务,已经开始安排放假,短期供应难以出现大幅增加。焦炭现货价格的走弱将打压焦煤价格,终端需求偏弱,期价上涨仍面临较大阻力,短期将维持区间震荡,操作上逢反弹做空为主。黑色系走势整体偏强,情绪上对焦炭有较强支撑。焦炭二轮提降落地,现货价格走弱对期价支撑减弱,钢厂利润仍难以走阔,偏低利润制约焦炭上方空间,05合当前维持2600-2900元/吨区间震荡。纯碱厂家开工维持在高位,多数厂家已经接单至月底,部分厂家控制接单。轻碱下游需求疲软,重碱货源紧张,下游浮法玻璃、光伏玻璃厂家仍在备货。近期纯碱期价持续上涨,业者对后市谨慎乐观,短期仍有上探可能。甲醇货源供应弱稳,年关临近随着下游需求缩减,甲醇市场库存累积速度或有所加快,加之部分进口船货抵港,市场可流通货源增加,期价上行驱动不足,短期重心或继续围绕2630一线徘徊。PVC市场矛盾逐步显现,近期市场情绪整体回暖,带动PVC期价走高,已入场多单谨慎持有,上方压力位暂时关注6500关口。尿素市场价格大稳小涨,市场供应量充足,春节临近,更多经销商将退市观望,需求更淡,少量追肥和储备需求跟进。工业逢低按适量补单,实际成交重心缓慢上移。尿素市场需求预计回落,短期或延续窄幅整理走势。
金融期货板块:周内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现不一,结合近期高频数据来看,国内疫情已经越过第一波高峰期,经济修复趋势不变。且防疫政策调整后,市场主体信心明显增强,产业链和交运也进一步恢复,但房地产改善程度仍需要进一步观察。下周继续关注12月产出、投资、消费等重要数据。金融市场风险偏好继续回升,对风险资产带来更多利好影响。金融期货与期权市场,股指期货:四大指数周内均有反弹,且IF、IH表现明显强于IC、IM,短线多头头寸可继续持有。国债期货:近期国内经济数据表现偏弱,物价数据低于预期,限制了国债期货下跌空间,但随着政策效果显现,国内经济有望逐步修复,市场收益率将逐步回升,国债期货价格长期下行趋势未变,国债期货依然是逢高做空思路。股指与股票期权:短线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好转,关注后续两市量能情况。中长期来看,未来走势或仍为震荡为主,建议构建备兑策略,以增厚利润为主。或者卖出看跌期权策略性抄底蓝筹资产。商品期权:短线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但未来海外衰退风险仍存,中长期还是以防御性策略为主。具体品种来看,参与波段趋势性行情的投资者,可关注原油、棕榈油、两粕、铜、PTA、螺纹等品种。参与波动率交易投资者,短线可把握日间、日内Gamma机会,可关注原油、铁矿、PTA、油脂等高波动的期权品种。对于单边期货持仓的投资者仍建议利用期权保险策略做好风险管理,同时继续推荐通过备兑方式降低成本增强收益。
黑色建材板块:黑色商品本周止跌反弹,wind煤焦钢指数上涨2.76%,原料表现较强,铁矿石、焦煤、焦炭领涨。利空消息减弱,炉料走高,带动钢材成本抬升,同时国内宏观政策积极,央行、银保监会表示继续支持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市场预期重新走强,国内补库已经结束,但钢厂原料库存相对不高,对原料年后需求及价格均产生较强支持,而焦煤进口消息不断反复,对煤焦价格上涨有一定抑制。整体看,年前最后一周时间,利空有限,黑色系价格高位运行。
有色金属板块:【有色金属】本周有色金属多数上涨。周度指数涨跌幅来看,锡涨7.44%,铜涨5.24%,锌涨4.11%,铝涨3.6%,铅跌2.54%,镍跌1.54%,工业硅跌1.68%。通胀形势缓解,美联储2月加息放缓至25bp有所升温,美元指数回落,而对于国内经济修复的乐观预期对有色继续有所提振。但国内面临节日放假,供需趋淡,真正供需变化会在节后体现,暂时有色料会以宏观变化和预期共振交易为主,强弱有分化。铜、锌、铝、锡宏观预期为主导推涨因素,此外锌受海外能源问题支持,铝有部分供给端扰动。铅因累库和累库存预期继续回落。镍在供应预期改善和进口窗口打开后有所调整,利空因素有所消化。工业硅重心下移。假日临近,贸易及需求端放假,近期有色走势料继续受宏观及外盘波动影响为主。
贵金属板块:本周美联储加息放缓预期不断升温,美国12月整体与核心通胀均如期走低,使得美联储放缓加息预期进一步升温,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均维持弱势行情,给贵金属提供上涨动能,贵金属呈现持续走强态势,伦敦金一度突破1900美元/盎司关口。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节奏预期、经济衰退担忧与地缘政治局势继续主导贵金属行情;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走势直接影响贵金属走势。美联储加息步伐将会进一步放缓直至停止加息,美国经济衰退担忧继续升温,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维持弱势行情,贵金属突破关键点位后维持高位偏强运行态势,继续关注政策收紧节奏放缓(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高位回落)、经济衰退预期与地缘政治等宏观因素能否助力贵金属持续上涨。春节前,贵金属依然处于宽幅偏强震荡期,要警惕靴子落地后的回调行情,建议低吸为主,谨慎追高。
饲料养殖板块:本周饲料养殖产业链品种走势分化。饲料端豆菜粕上涨而玉米下跌。阿根廷大豆主产区遭受高温炎热天气,1月USDA报告大幅下调阿根廷大豆产量,同时下调了已收割完毕的美豆产量,美豆期价应声拉涨,带动双粕走高。节前预计美豆利多情绪继续消化,豆菜粕或高位震荡为主,但国内基本面趋于宽松,暂不建议追高,节前考虑轻仓或空仓观望。随着春节临近,下游备货逐步进入尾声,市场购销变化有限,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有限,主力03合约进入当前位置后,市场分歧加大,期价或进入震荡反复波动,操作方面建议观望或日内偏多思路。养殖端生猪鸡蛋走势分化。生猪方面,03绝对定价已经深度跌破当前17000育肥出栏成本,远端合约最终将围绕养殖成本做长期定价,目前整体估值不高,交易上,近端单边暂时观望,前期空03多05套利可逢低离场,03已经击穿养殖成本,继续下挫的空间可能需要看到年后仓单的注册情况,年前建议单边观望为主,谨慎投资者尝试空05多07套利。鸡蛋方面,本周开始逐步临近春节,国内疫情逐步出现好转,使得终端消费出现起色,不过目前旺季整体备货力度不足,生鲜消费相对偏弱。近端市场利空出尽商品呈现普涨带动鸡蛋期价出现反弹,中长期参考蛋鸡产能周期逢高布局03及05空头逻辑不变。
生鲜软商品板块:本周生鲜果品呈现震荡偏强波动,苹果的强势比较明显。苹果基本面情况来看,春节备货提振现货预期以及近远月基差提振利多情绪,带动期价继续上扬;红枣市场来看,消费旺季给市场带来阶段性支撑,期价表现为震荡偏强波动。后期来看,生鲜果品板块消费支撑的持续性仍然有待进一步验证,或限制期价持续上行空间。本周软商品板块多数呈现震荡走势,白糖表现偏弱。橡胶市场来看,消费阶段性弱势继续施压市场预期,期价面临一定压力;纸浆市场来看,产能投放与高基差的博弈加剧,期价震荡整理;白糖市场来看,外盘在供应宽松预期下回落,同时备货情绪逐步转淡,期价表现偏弱;棉花市场来看,消费兑现一般构成市场压力,期价窄幅震荡。后期来看,当前市场关注点聚焦于阶段性矛盾,消费一般所带来的板块压力延续,整体期价或继续震荡整理走势,品种间差异来看,纸浆高基差给其市场带来比较大支撑,白糖供应端宽松给其带来压力。
重要事项: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源于公开资料,方正中期研究院对信息的准确性及完备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并不构成所述期货合约的买卖出价和征价,投资者据此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操作而导致的损失,敬请投资者注意可能存在的交易风险。本报告版权仅为方正中期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如引用、转载、刊发,须注明出处为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
相关推荐
-
国债期货日度策略20250718
07.18 / 2025
-
股指期货日度策略20250718
07.18 / 2025
-
方正中期有色金属日度策略20250718
07.18 / 2025
-
方正中期养殖油脂产业链日度策略报告20250718
07.18 / 2025
-
方正中期新能源产业链日度策略20250718
07.18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