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资讯

供给压力与消费需求双降 猪价承压走弱

08.04 / 2021 徐菁 车红婷

摘要:生猪9月合约走势受现货形势主导,7月下旬以来,市场供给端压力虽然有所缓解,但现货价格始终呈现疲态。当前伴随交割月临近,此前市场对于现货上涨的预期没有兑现,持续偏高的升水拖累盘面下跌。

现货反弹乏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大肥猪出栏比例虽然明显下滑,但目前生猪出栏体重较历史同期水平仍然偏高,二是每当猪价上涨至16/公斤左右时,下游接受度明显下降,屠宰压价意向明显,同时养殖端因不看好后市,倾向于逢高出栏,导致猪价始终无法出现预期中的反弹,当前猪肉的供给仍然能够满足需求。第三,预计8月生猪出栏量会因为今年冬季非瘟疫情的影响出现小幅下滑,但在目前新冠疫情多省市爆发的情况下,各地区升学宴、开学食堂备货等采购旺季可能会受到影响,制约猪肉消费。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持平5月,同比增长30.1%。这是我国自201910月能繁母猪存栏数据由负转正以来环比增速最低的一个月,表明6月行业中母猪淘汰的速度已经明显加快,不排除7月存栏有小幅转负的可能。即使如此,当前能繁母猪的存栏仍然处于本轮周期中的高点,26月能繁母猪产能的持续恢复已经保证了今年12月到明年4月期间商品猪的出栏量;而母猪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又进一步成为放大产能释放压力的杠杆,这是一种比较可怕的情景。

在产能释放的前夕,想依靠外力削弱未来猪肉的供给压力,只有行业整体出栏均重大幅下降,或者夏季非瘟疫情大面积爆发引起小体重猪大量提前抛售,以透支四季度的出栏。然而目前这两种条件均不没有达到对产能大幅去化的程度,意味着在经历8月供给量的小幅下降后,9月以后行业将再次进入集中的产能释放期。短期来看,整体来看生猪价格仍然将弱稳运行为主,暂时不具备大涨大跌的条件,短线可继续逢高沽空09合约;长期来看,根据猪价的季节性规律和母猪存栏恢复的节奏,建议继续持有03或者05空单,估值确定性较强。

一、      行情回顾

生猪9月合约走势受现货形势主导,7月下旬以来,市场供给端压力虽然有所缓解,但现货价格始终呈现疲态。当前伴随交割月临近,此前市场对于现货上涨的预期没有兑现,持续偏高的升水拖累盘面下跌。本周开盘LH2109低开低走,最低至17705/吨,今日收于17785/吨,周环比下跌已经超过5个点。

 

1 生猪主力合约走势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方正中期研究院整理

 

二、      基本面分析

1.肥猪抛压明显下降,但猪肉供给仍然充裕

从屠宰数据来看,6月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高达2200万头,同比增加 66%2017年以来,单月生猪屠宰量超过2000万头的月份只有10个月,超过2200万头的月份只有4个月,都集中发生在12 月和1月,也就是春节前2个月,其它时间很少发生。而从猪肉产量的数据来看,二季度全国猪肉产量1346万吨,同比增长40.2%,而正常年份中,二季度往往是一年内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的最低点,非瘟前2016-2018年二季度猪肉产量不过10001100万吨左右。因此,产能的恢复不能够完全对上述两个异常现象做出解释,低价引发的恐慌性抛售、生猪出栏体重的大幅增加,以及淘汰母猪数量的增加,均是屠宰量和猪肉产量双双创历史新高的的直接因素。

经过5-6月恐慌性抛售,7月生猪出栏结构有所改善。截止至7月底,300斤以上的大猪占出栏生猪的比重从5月中旬高达25%左右目前已经下降至11%左右,肥猪供应压力明显下降。

目前华北和华中地区猪价高于全国均价表明冬季局部地区非瘟疫情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但去年9-10月正是能繁母猪存栏高速增长的阶段,对应1-2月参与分娩的母猪基数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产效率的下降,其次,生猪出栏均重虽然下滑,但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此外,南方前期大规模复养释放的产能也削减了供给端整体压力的降幅。6月底,生猪价格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内从12.5/公斤大幅反弹至16.5/公斤后,整个7月都维持在15-16/公斤震荡的态势。每当猪价上涨至16/公斤时,屠宰场压价情绪明显增强,消费终端对高价白条接受度低,表明目前来看猪肉的供给仍然能够满足需求。

 

2.能繁母猪存栏增速明显放缓,但行业尚未经历深度去产能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持平5月,同比增长30.1%这是我国自201910月能繁母猪存栏数据由负转正以来环比增速最低的一个月,表明6月行业中母猪淘汰的速度已经明显加快。受行情低迷的影响,需要采购二元后备母猪的养殖场补栏积极性不高。伴随二元母猪供应量持续增加,种猪场不得不自留二元母猪以替换低效产能,因此不排除7月存栏有小幅转负的可能。即使如此,当前能繁母猪的存栏仍然处于本轮周期中的高点,26月能繁母猪产能的持续恢复已经保证了今年12月到明年4月期间商品猪的出栏量;而母猪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又进一步成为放大产能释放压力的杠杆,这是一种比较可怕的情景。

在产能释放的前夕,想依靠外力削弱未来猪肉的供给压力,只有行业整体出栏均重大幅下降,或者夏季非瘟疫情大面积爆发引起小体重猪大量提前抛售,以透支四季度的出栏。从第一种情况来看,行业确实已经进入了主动减重的阶段,特别是规模场已经基本上将生猪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猪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短期生猪出栏体重仍有一定下降空间。但我们也要注意到,

1)随着肥猪不断消化,当前肥标价差已经逐渐缩小,部分地区肥猪价格甚至已经高于标猪,或将再次引发养殖端压栏增重情绪;

2)三季度后天气转凉,我国居民又到了偏好食用肥猪的季节;

3)虽然仔猪价格已经下跌至低位,但对专业育肥户来说,育肥期6个月间仍然面临不小的疫病和跌价风险,投机心态较强的二次育肥户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而由于这一部分体量难以评估,我们倾向于认为出栏均重难以回归至非瘟疫情前的水平。

             

非瘟疫情方面,到目前为止我国夏季疫情整体可控,野毒对产能影响有限。今年南方非瘟疫情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养殖密度提高为疫病传播创造了条件,以疫情形势相对较为严重的四川地区为例,根据对企业的电话访谈,我们了解到今年7月份大集团场出栏的不开心猪占比最低的场家占全出栏量的13%左右,最高占比在31%左右,全市场平均在23%-24%,按总存栏来算,受损比例最多在10%。实际上今年养殖场出现大面积清栏的情况已经很少见,因为野毒的传播可以通过成熟的拔牙技术及时清理和控制。其他地区情况也较为类似,也就是说今年来看非瘟疫情在南方地区污染面较为有限,基本上呈现点状散发,伴随雨季结束疫情迅速趋于平稳,这一点从小猪出栏占比没有出现大幅度增加也可以得以证明。

三、总结与操作建议

综上,在生猪产能释放的前夕,想依靠外力削弱未来猪肉的供给压力,只有行业整体出栏均重大幅下降,或者夏季非瘟疫情大面积爆发引起小体重猪大量提前抛售,以透支四季度的出栏。然而目前这两种条件均不没有达到对产能大幅去化的程度,意味着在经历8月供给量的小幅下降后,9月以后行业将再次进入集中的产能释放期。短期来看,整体来看生猪价格仍然将弱稳运行为主,暂时不具备大涨大跌的条件,短线可继续逢高沽空09合约;长期来看,根据猪价的季节性规律和母猪存栏恢复的节奏,建议继续持有03或者05空单,估值确定性较强。

风险提示:8月非瘟疫情形势加重、行业去产能幅度超出预期

重要事项: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源于公开资料,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对信息的准确性及完备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并不构成所述期货合约的买卖出价和征价,投资者据此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操作而导致的损失,敬请投资者注意可能存在的交易风险。本报告版权仅为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如引用、转载、刊发,须注明出处为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