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物贸易持续回暖 美国开启科创竞争


一、 国内经济解读
国内方面,数据显示基数推动5月进口增速大幅上升但环比偏弱。出口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CPI涨幅符合预期,PPI则继续明显超预期。CPI中鲜菜上涨对冲猪肉拖累,服务、房租继续拉动非食品。PPI仍受黑色、有色、煤炭、能化等行业影响。金融数据显示5月信贷扩张放慢,信用收缩方向不变。虽然社融和贷款增量小幅回升,但居民中长贷等分项继续显著回落,暗示房地产销售不佳,可能将拖累开工和施工,不利于房地产投资稳定。总体上看,经济仍保持一定的上行,但部分指标走弱的结构性分化态势更加严重。外需韧性暂时维持,房地产投资风险持续上升。多部门已经开始计划应对房地产企业破产风险。央行则继续维持0投放,货币政策中性观望。此外,深圳发改委提出推进深市股票股指期货。
风险事件方面,国内部分地区继续新增本地确诊病例,但控制在小范围内。海外尤其是印度疫情正在得到控制。总体上看疫情暂未显著影响经济。
二、 全球宏观经济分析
(一) WTO发布的《货物贸易晴雨表》显示全球货物贸易持续回暖
世界贸易组织定期发布的《货物贸易晴雨表》一直被视为全球贸易的综合领先指标。该指数通过采集主要经济体的货物贸易统计数据,就当前世界货物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拐点提供早期信号,每季度更新一次,数值超过100时表明全球货物贸易趋向增长,低于100则表明全球货物贸易趋势疲弱。
2021年5月28日刚公布的新一期晴雨表指数为109.7,比基准值100高出近10点,同比上升21.6点,反映出疫情形势下全球货物贸易的较强复苏力度。去年8月的指数曾一度跌至84.5,创历史新低,体现出疫情对去年全球货物贸易冲击的力度之大。本期晴雨表指标的所有分项指数均高于趋势水平并呈上升趋势,凸显了全球货物贸易复苏的广泛性,以及贸易扩张步伐的加快。在各分项指数中,出口订单(114.8)、空运(111.1)和电子元器件(115.2)涨幅领先,与近期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测高度契合;鉴于消费者信心与耐用品销售密切相关,汽车产品(105.5)和农业原材料(105.4)的强劲指数反映出消费者信心得到改善。集装箱运输业(106.7)的强劲表现显示在疫情期间全球海运保持良好状态。在封锁限制措施全面实施的2020年第二季度,货物贸易量同比下降15.5%,但到第四季度,货物贸易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虽然2021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季度贸易额统计数据尚未发布,但预计同比增长将非常强劲,主要原因是近期全球贸易总体走强以及去年全球贸易因疫情打击而大幅下滑造成的过低基数。
(二) 美联储逆回购规模连续五天创新高
美联储逆回购规模连续五天创新高,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6月11日,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协议工具的使用量连续第五天创历史新高;49家参与机构使用规模5478亿美元,超过周四创下的5349亿美元的前一个纪录高点。财政部的目标是到7月底,将现金余额降为4500亿美元下方,故货币市场资金泛滥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美联储现任和前任官员以及相关人士开始呼吁美联储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这继续施压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降低QE购买量,故越来越多的市场现象推升美联储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我们维持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时间表预期不变。本周的关注焦点在于周四凌晨2点公布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决议、会议声明和点阵图,然后是2:30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当前市场的表现在倒推美联储的鹰派行动,但是美联储亦有足够的理由暂时按兵不动。故美联储若释放鹰派的信号,那么美债美元均会上涨,贵金属回落,若维持鸽派基调,那么美债美元会维持低位,贵金属会小幅走强。我们认为美联储会有措辞上的变化,但是释放缩减购债规模信号的可能性小一些。参考2013-2014年美联储QE退出路径,对美联储货币政策仅需初步分析与预测如下:
第一阶段,2021年6-9月将会释放缩减购置规模的信号;
第二阶段,2021年9-12月则逐步开启缩减购债规模的政策调整,每月缩减100-150亿;
第三阶段,2022年6-9月正式结束第五轮QE;
第四阶段,2022年末或2023年初开始加息,2023-2024年会加速加息。
(三) 美国参议院高票通过《创新与竞争法案》,预计投入2500亿美元
6月8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68票赞同和32票反对,通过了《创新与竞争法案》,计划拨款2500亿美元。该项法案主要包括航天、5G、美国制造、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无人机、医学研究等领域。其中,540亿美元将用于半导体和电信设备的生产研发,而芯片业又是研发的重中之重。美国本来就是全球芯片产业的霸主,从芯片设计的市场占比来看,美国基本上垄断了全球50%左右的成品芯片市场,在高端芯片市场更是占了八成以上的份额。这笔预算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美国在科技方面的领先优势和个别领域的垄断地位。除了科技领域的推进发展,该法案也提及与中国的科技竞争,以应对所谓的中国科技威胁。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美国怎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是美国自己的事情,但中方坚决反对美国拿中国说事,把中国当作“假想敌”。可以想见,随着法案的通过与实施,美国将在科创领域投入巨额的资金,有利于推进全球科技发展,但是也会大幅加大我国的科技竞争压力。
(四)美国CPI同比增速创12年以来新高
美国5月通胀指标大涨,CPI同比上升5%,创近12年以来新高;核心CPI同比上升3.8%,创近29年新高。美国CPI暴涨主要源于能源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两大行业分别同比上升28.5%和20%。服装行业上涨速度也比较快,同比上升5.6%。美国通胀大幅上升主要由两个原因产生:一方面,美国超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的。拜登政府1.9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以及美联储大量“放水”导致流动性泛滥。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疫情逐渐好转,逐步解封放开,美国民众报复性消费大肆扫货,叠加美国社会具有2万亿美元存款,二手车、家具、电器被一扫而空,旅游和度假促进了机票、旅店价格上涨。随着CPI屡创阶段性新高,美联储缩表预期将越来越强烈。
(五)欧盟通过8000亿欧元债刺激经济
随着欧盟27国各自完成国内的批准程序,有关增加欧盟长期预算中的“自有资源”收入的决定于当地时间6月1日正式生效,这就标志着欧盟的经济复苏计划得以启动,计划在2021-2026年间向国际资本市场最多筹集8000亿欧元。这笔资金主要在绿色行业和数字化领域进行投资,帮助经济走出衰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绿色领域一直是最近十几年欧盟关注的焦点,并已宣布2050年实现碳中和。未来欧盟将在提升能源效率、加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推动清洁高效的出行工具、循环经济的发展、能源运输网络、生物经济和自然碳汇、绿色处理排放物等方面加大投入。数字化转型是解锁欧洲未来增长的关键。早在2018年6月,欧盟委员会就已经发布《投资未来:欧洲2021-2027数字化转型》。欧盟推的出“数字欧洲计划”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网络安全与信任、先进数字技术和确保在经济和社会中广泛使用数字技术五个方面。
(六)日本一季度季调GDP向上修正至环比-1.0%
今年一季度日本季调GDP修正值显示,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实际GDP比上季度减少1.0%,换算成年率为-3.9%,与初值年率-5.1%相比有所上调。其中,企业的设备投资从初值的环比-1.4%修正为-1.2%,上调的主因为包括总体医疗费等在内的政府最终消费支出从初值的-1.8%改善至-1.1%以及民间库存增加。个人消费从初值的-1.4%修正为-1.5%,反映出疫情下的紧急状态令对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造成的影响比预期更大。日本经济原本在去年下半年实现复苏,第三和第四季度环比上升。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出现拐点还是与疫情有直接关系,一季度中日本将近有两个半月处于紧急状态之中,期间政府将要求民众尽量避免外出;公司等机构将尽量居家办公人员扩大到70%;大型商业设施、提供酒类的餐厅等停业;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原则上不能有现场观众。日本经济主要靠个人消费驱动,个人消费占日本GDP的半壁江山,紧急状态令直接导致日本消费萎靡不振。为弥补商场损失,紧急状态期间政府对停业和缩短营业时间的店铺等提供补贴,这也是季调GDP中政府最终消费出现上调的主因。
(七)印度一季度GDP增速为1.6%,经济规模再度重返世界第五
2021年一季度印度全国名义GDP为567590.9亿卢比,剔除物价因素与去年同期相比,实际增长1.6%。印度产业结构较为分散,GDP中占比最高的贸易、旅馆、运输及通讯业仅占18.4%;占比第二和第三高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及商业服务”以及制造业分别占17.1%和16.2%。一季度中,第二和第三大产业表现抢眼,同比提升5.4%和6.9%。农林牧渔行业与“公共管理、国防和其他服务领域”以及建筑业分别同比提升3.1%、2.3%和14.5%。不过,最大产业贸易、旅馆、运输及通讯业却同比下滑2.3%,说明第一季疫情对于印度旅游行业的冲击依然存在。
按一季度平均汇率折算,印度一季度GDP为7787.6亿美元,英国经济约为7491.1亿美元,法国经济经过修正后略微超过7000亿美元。2019年,印度经济就已经超越英法两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但2020年下滑速度过快而退居第六位,今年一季度再度重返第五位。
三、 海外金融市场变化及资产配置
美元指数:欧元英镑表现强劲,美债收益率触底反弹,美元指数尾盘升0.49%报90.51,周线创5月初以来最大涨幅;美元指数筑底接近尾声,一旦出现政策转向信号将会继续反弹,关注焦点则是联储议息会议;随着疫苗接种速度加强、经济复苏预期强以及财政扩张等因素提振美元需求,特别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在即,叠加美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美元上涨趋势明显,今年仍有涨至94.7的可能;长期来看,美国经济占比下降,美元信用体系的冲击和通胀的压力,美元长期强阻力位在88附近,整体将会在88-95之间震荡调整。
欧元/美元,欧洲央行议息会议维持鸽派,欧元承压,欧元兑美元跌0.51%至1.2108,上周录得4月底以来最大单周跌幅。欧元前期的上涨主要是美指弱势所致,美元一旦走强则使得欧元承压;经济比较弱势影响,以及美元将会再度反弹走势继续拖累欧元,欧元中期仍将偏弱,将会继续测试1.2关口;未来随着欧洲疫情的有效管控和经济的复苏,欧元有上涨空间,当前运行区间为1.18-1.25。
英镑/美元:英国经济增长数据不及预期,变种病毒迅速蔓延,可能导致大部分地区无法像之前希望的那样在6月21日全面重启,英镑兑美元跌0.49%报1.4107;随着英国放松封锁风险加大,叠加受美英经济比较优势和美元再度走强影响,英镑将会走弱,不排除跌破1.4的可能;长期,硬脱欧风险基本解除,英欧经济关系重塑,对于英镑的阻力解除;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风险影响愈发减弱;经济渐进复苏支撑英镑;随着利好出尽和美元强势表现,我们认为英镑会在1.367-1.42区间震荡。
日元/美元:受美债和美指影响,叠加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降低了对日元的避险需求,美元兑日元涨0.32%至109.68;短期内,日元强势表现减弱,中期受美债收益率和奥运会举办中的风险影响,日元将会继续偏弱走势,短期调整不改长期弱势,暂时继续看多美元/日元,依然上探110继续上涨可能性大。
美元/离岸人民币:中国经济数据表现强劲且有顶层需求,叠加美元整体弱势,人民币继续走强,美元兑离岸人民币继续走低,最低达到6.3534。短期内受美元和政府导向影响,人民币升值势头减缓,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再度回落至6.3963,即使因国内经济强势和美元弱势而出现小幅升值,人民币也难以上探6.2的前低位置;随着美国经济持续走强和货币政策逐步转向支撑美元,人民币将会再度走弱。关注中美利差变化、经济复苏情况以及中美贸易关系,当前运行区间依然维持在6.3-6.6。
四、国内期货市场分析与前瞻
能化板块,本周内外盘原油震荡偏强,国内SC原油主力合约收于453.5元/桶,周涨1.86%。本周三大能源机构相继发布月报,EIA、IEA均小幅下调今年原油需求增长预期,OPEC维持需求预期不变,同时EIA大幅上调今年油价预期。EIA库存报告,2021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为541万桶/日,此前预计为542万桶/日;预计2021年WTI原油价格为61.85美元/桶,此前预期为58.91美元/桶;预计2021年布伦特原油价格为65.19美元/桶,此前预期为62.26美元/桶。SC原油高位震荡,短线面临450附近技术阻力,建议获利多单持有或减仓,暂不建议新多头入场,而中线仍建议多头思路对待。 金融板块,股指方面,消息面上看,海外经济整体向好,外盘走势利多国内股指,但政策影响利空。国内经济仍保持上行,但部分指标走弱的结构性分化态势加重。多部门开始计划应对房地产风险。期指受到的影响多空均衡,但部分行业影响偏空,继续关注下周三的重要经济数据。此外,深圳发改委提出推进深市股票股指期货。中长期来看,经济周期临近转向,上行斜率持续放缓,基本面对市场支持不断减弱,政策转向和海外风险仍需要关注。技术面上看,上证指数周K线已经连续两周位于3600点附近震荡,主要技术指标变动不一,短线重回横向震荡后,仍需关注3630点压力位,支撑仍位于3502点缺口附近。中期来看主要支撑仍在3200点附近,压力位于3731点前高,预计中期重新形成宽幅震荡,再度挑战压力的可能性上升。国债方面,本周国债期货仍处于本轮调整过程之中,其中T2106周跌0.34%,TF2106周跌0.14%,TS2106周跌0.05%,近期国内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国内经济数据保持高位,大宗商品上涨所导致的工业品通胀压力依然严峻,这限制了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在前期下探至3.05%附近后连续回升,目前已经重回3.15%左右。从中长期来看,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边际下行的态势并未改变,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处于年内高点附近,预计下半年通胀压力将明显缓和。操作上,在长期乐观的基础上,建议以震荡思路对待短期行情,耐心等待市场调整后的买入机会。
黑色板块,螺纹钢方面,螺纹期货周内低位反弹后,现货市场情绪也相应改善,虽然淡季影响逐步加大,但涨价对需求仍有刺激。Mysteel数据显示,螺纹开始小幅累库,表观消费量相比2020年减少近10%,略高于2019年同期,产量微降,供应压力不大,唐山高炉开工率小幅下降。供给政策的消息成为近一周螺纹上涨的主要驱动,年内去产量及端午过后华北地区大幅减产的消息使临近假期前多单持仓仍大幅增加,同时周五秦皇岛环保加严及钢厂限产的消息继续带动期货上行。整体看,从上周四以来,供给消息不断出现,但正式文件尚未出现,1-5月粗钢产量同比大增6000万吨,使后续时间去产量的预期再次提升。但在当前的需求水平下,执行较为严格的减产政策,钢价向上驱动仍较强,和前期提出的保价稳供有所出入,因此供给端仍建议关注正式文件。而短期市场交易此逻辑下,预计节后仍有上行动力,10合约或将回到五一前的价格,因此当前空单需要规避,只是做多也更多是对政策的预期,不确定性较大,需要降低仓位操作。铁矿石方面,本周进口矿现货价格延续上涨趋势。6月11日,青岛港PB粉现货报1469/吨,卡粉报1785元/吨,杨迪粉报1175元/吨,各品种周度涨幅均较明显,中品澳粉溢价持续走强。随着钢厂利润的再度走扩,对低品矿的需求再度边际减弱。6月11日,普氏62%Fe指数报217美金。随着限产预期再度发酵,铁矿价格受成材上涨驱动明显。暂维持偏多思路,当前盘面仍贴水现货,在基差修复的驱动下后续有望挑战前期高点。
有色板块,铜方面,本周铜价维持震荡,沪铜2107合约收于71770元/吨,上涨1.21%,LME三个月期铜维持在9900美元/吨附近。 市场消息称国储将抛售铜,但具体数量不定,对现货升贴水冲击较大,对实际价格影响还需进一步关注,美国CPI数据再度超出预期,但市场已经认可美联储短期通胀的解释,美联储货币收紧时间或将延后,智利铜矿劳资谈判有望达成,但秘鲁新总统支持增加矿业税,将对新铜矿开采产生一定影响,马来西亚的疫情以及海关再生铜进口严格检验将对废铜供给产生影响,利好精铜消费,美国提出了新的基建法案,落地仍较困难,市场对美联储预期有所转变,放水仍将继续,对铜价形成一定支撑,关注6月17日美联储具体表述,短期铜价以区间震荡为主,上下驱动不足,操作难度加大,建议暂时观望,中期关注美联储会议消息,可少量买入看跌期权。铝方面,本周沪铝前期震荡整理,周五受益于宏观层面的利多消息,价格大幅拉升。主力07合约周五收盘在19195元/吨,周涨幅5.01%。整体来看,美通胀水平高于预期引燃市场多头情绪,有色板块共振上涨。沪铝也打破此前的窄幅震荡区间重回19000一线上方,建议短期不要追多,等盘面企稳后可高抛低吸,适量空单入场,沪铝主要运行区间在18000-20000之间。期权上可以考虑卖出17500的深度虚值的看跌期权,以获取额外权利金收益。
农产品板块,油脂方面,本周国内植物油价格出现较大下行,马来MPOB月度报告和USDA月度报告起了关键的作用。周四马来MPOB发布了月度供需报告,本次报告显示马来5月棕榈油产量环比上涨2.84%至157.2万吨,出口下滑6.01%至126.5万吨,库存上涨1.49%至156.9万吨。本次报告库存增长量低于市场预期,但出口量再度下滑,是10年以来的同期最低值,预计未来棕榈油库存仍趋向于不断增长,中长期来看棕榈油下行压力依旧存在。周五凌晨美国农业部发布了月度供需报告,本次报告显示2021/22年度期末库存1.55亿蒲,市场预期1.46亿蒲,5月1.4亿蒲。美豆产量44.05亿蒲;阿根廷产量4700万吨,5月时4700万吨,预期4661万吨;巴西产量1.37亿吨,预期1.3616亿吨,5月时1.36亿吨。本次报告数据变动不大,但美豆库存量高出市场预期,使得美豆价格出现一定回落。短期内美豆较高的压榨利润可能仍将支撑美豆和美豆油的走势,但随着本年度美豆收获时点的临近,未来价格势必出现较大的下行。生猪方面,本周猪价再创新低,南方大猪出栏积极,加上西南地区局部疫病有加重趋势,南方猪价持续走低。整体市场大猪猪源牵制,养殖端心理预期一降再降,南北猪价倒挂明显。周三官方发布的猪肉收储托市政策对盘面下行有一定缓冲作用,但生猪目前基本面仍然较差,故提振作用较为有限。结合来看,本轮猪周期上行下滑速度可能会更快,不能排除存栏超预期暴增,增长程度盖过春节受损的可能。最终判断还需要观察7-8月的现货细节。当前价格下期现价格下方空间有限,但盘面交易逻辑仍然围绕现货弱现实和期货高升水,因此仍然不建议入场抄底,短期继续偏弱思路看待。
重要事项: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源于公开资料,方正中期研究院对信息的准确性及完备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并不构成所述期货合约的买卖出价和征价,投资者据此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操作而导致的损失,敬请投资者注意可能存在的交易风险。本报告版权仅为方正中期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如引用、转载、刊发,须注明出处为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
相关推荐
-
国债期货日度策略20250808
08.08 / 2025
-
股指期货日度策略20250808
08.08 / 2025
-
方正中期有色金属日度策略20250808
08.08 / 2025
-
方正中期养殖油脂产业链日度策略报告20250808
08.08 / 2025
-
方正中期新能源产业链日度策略20250808
08.08 / 2025